很荣幸我能成为一名交换生,获得到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学习一年的机会。像是每一个留学生一样,从紧张茫然,到熟悉习惯。这次的远行让我想起了大一暑假时赴香港参加工作实习的社会实践。与那次短短的一周不同,这次的学习将会贯穿一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它让我大二的暑假充实而意义非凡,也会将这份意义持续到我的整个大三学年。这是我生命中迄今为止最重大的事件,也会对我的未来影响深远。远赴海外求学,本是那样神秘遥远的事,对我来说,正在进行时。
不知不觉,来到这里已经半年了,一年之期早已过半。从刚到时的不适应、紧张慌乱,到现在早已经熟悉了环境,和寄宿家庭和睦相处。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和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聊天,开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听渊博的教授讲着高深的诗作,泡在图书馆翻着厚厚的参考资料,为每一个大作业熬夜推敲。就像是每一个留学生一样,在空闲的时候想想家,过着或许有些孤单的日子。随着在这个新环境的时间越久,我却越发的为每天的发现而感到惊奇,继而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开始,看到自己新的改变,以及新的发现。
不一样的城市
我在的城市叫做珀斯,也称佩斯,是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阳光之城”对于这个澳洲第四大城市真是实至名归,就算是冬季也常常是阳光普照。正午的温度会让你感觉和北半球的夏季无差,热烈的阳光更是让人晃花了眼。记得刚来时,最不习惯的是这里的天气。有一段时期暴风雨肆虐,大雨瓢泼,狂风呼啸。可能是阳光太眷恋这座城,不出10分钟便会雨过天晴。可是没过多久又会是一副风雨欲来的景象,就好像上帝是个握着开关的调皮孩子,阴天晴天全凭他欢喜。这里最著名的河有个美丽的名字--黑天鹅。它贯穿全城,最后汇入宽广的印度洋。占在站在国王公园的最高点上,可以俯瞰到全城的风景,而那河此刻却又像是一片宁静的天鹅湖。在那样开阔的风景中,满目的蓝天碧树,就像河边刻着的那句话一样:你所有的忧愁都会被这河流带走。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这里有从世界各地迁移来的人,而且很多人有着多血统以及多文化背景。珀斯的大部分人口都是由移民构成的,在街上、校园里你可以看不同种族的面孔,听到不同的口音的语言,他们都和谐的生活在一个的环境中。西澳人过惯了安逸的生活,“享受”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部分,因此生活节奏也是缓缓的有条不紊的。他们的性格大多都很温润,而不缺乏热情。周六周日的公园里,总有跑步、爬山、做健身活动的人们;而在这个城市,大概不出1000米就会有一片大大的草坪,有孩童的娱乐设施,也有路人休息运动的大地方。当阳光灿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或躺或坐在厚厚的草坪上,晒太阳、读书、野餐。自从来到这里,我就爱上了仰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那清透的蓝天,偶尔飘过的闲云,沐浴着暖暖的阳光。
不一样的学习
到了国外的大学,真正体验到了这里的学习环境,才明白原来国外学生的生活远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虽说课表不若在国内一样满当当的,但是每门课的阅读书单都是长长的一列。课程设计分为讲座和讨论课两部分,在讲座上讲明一周的学习内容,再在讨论课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说到上课,当然首要的问题还是语言。和当地的学生相比,他们早已熟悉这样的教学方式,毫无语言障碍。毕竟我们的英文水平和母语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听懂每位教授不一样的口音,各种的专业词汇,以及包含着文化背景的小幽默,是一件绝非容易的事情。还记得第一次上写作课,听着教授滔滔不绝的将文学史上的人物、大作,我在他的长篇大论下只有一种心情--心如死灰。低落了几天后,慢慢的我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最初的一个月虽说还是有些吃力,但是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在课下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课程内容。
在科廷,我主修的是人文、语言和交流。是这几门可让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才是论文。现在想起过去的两年大学生涯中自己写过的所谓论文,都不禁发笑。国外的大学极为注重学术专利,对于抄袭作弊的事情严惩不贷。每写一片论文,从你参考的资料到借用的理念,事无巨细,都要在文章中和文章的末尾一一注明。这些“参考书目”的要求十分严格,有固定的格式以及排版方法,倘若错上一个标点,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最为严苛的是对于自己以前的论文也不能进行自我抄袭,若被查出,轻者被罚挂科不过,重者会被学校遣送回家。在课程开始之前,学校图书馆会有专门的培训课程,教你如何鉴别参考资料的价值,从而找到更有意义的学术作品;还有特定的考试,为避免抄袭侵权行为给学生打预防针。这种近乎强制性的考试能够从头开始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对学生自身或是整个学术界都是有益处的。
不一样的生活
在家里时虽说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可真的是一点儿都不会做饭。来之前也没有时间刻意去锻炼我的厨艺,本以为住在寄宿家庭可以管饭,或者在学校食堂解决一日三餐。可是事实证明这样是不可行的,生活对你的要求,就是当你到达一定环境时不会也得会。抵达澳洲的第一个晚上,本着“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精神,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顿晚饭:醋溜白菜,香肠炒饭。虽然炒菜的过程比较生疏,但就菜品而言我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于是慢慢的自己开始摸索做菜的方法。从刚开始的一片空白,到现在已经可以熟练的做出美味的意大利面,煎牛排,或是一些简单的中式料理。期待着等到回国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家人做出一桌丰盛的餐点,告诉他们我已懂事长大,可以独当一面,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家人宽慰的笑也是支撑我走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11月中旬开始,我踏上了为期1个月的东海岸之旅。第一次一个人的长途旅行,没有太多的景点研究准备工作,带好相机带好电话就出发了。从悉尼开始,北上拜伦湾、黄金海岸,离开新南威尔士州到达昆士兰州,逛过了布里斯班、费沙岛,直到凯恩斯,最后继续南下墨尔本,重回悉尼。这趟旅行,大大小小的厄运不断,手机相机双双罢工,毕竟一个人在外有很多不便,但觉得这些磨砺在我所体验到所感受到的美好面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我奔到大海里冲浪,尝到咸的发苦的海水;我在澳式牧场里扮一次牛仔,骑着骏马赶着山羊在山坡上撒丫子乱跑;我在大堡礁的白沙天堂里尽情游泳,和热带雨林里的昆虫们斗智斗勇;我到太平洋上扬帆出海,灿烂的星空下坐在甲板上吹着海风体验一把流亡;泳术不佳的我想着人生也就只此一次,咬着牙跳进海里潜水,却被瑰丽无比的海底世界夺去了呼吸;看到歌剧院的优雅身姿,也折服于十二罗汉的雄伟气魄……那一个月的经历,像是在梦里一样。我对自己说,这世界满满的都是美好和伟大,要抓住机会抓紧时间去欣赏他们,偶尔离开繁琐的生活,逃亡到梦里去。
有人说,做一次留学生没有打过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漫漫假期除了学习和旅行,总要为自己找些事做。从未工作过的我真正发现了“找工作”这件事的难度。每次将自己精心改了又改的简历交到店家手里时,忐忑不安的总是在想他们会不会看都不看就丢掉。提交简历后便是一次次去店里打问,请问有没有看我的简历呀、请问需要我来面试吗?不是我厚脸皮,只是不采取行动只会石城大海。终于我有了第一份工作,成为了奶茶店的打工小妹一个。开始时紧张会做不好,也被老板狗血喷头的骂过,前辈对新手也会有些刁难,只好自己悄悄拿着单子和做茶方法回家研究。到现今三个月多月,收银、清洁、煮茶、做茶已经基本全部掌握,看到客人喜欢我做出的奶茶是件很开心的事。打工也不是为了挣那辛苦钱,它是个新的平台,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对社会了解更多,对人生学到更多。
不一样的居民
这里的民风淳朴,乐于助人。珀斯的人口很少,以至于初到时对于空荡荡的公交车实在是不习惯。每一位乘客上车时都会对司机说“你好”,下车时也会说“谢谢”。乘客和司机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单单的敷衍了事,而是成了一种习惯。即便是阴天出行,看到司机的微笑心情也会莫名的变好。无论在学校还是在街道上,当你问路时就会有人热情的给你解答,若是他们刚好有空闲,甚至会亲自送你前往你的目的地。西方人和东方人的文化差异真的是很大的,我们在这里和陌生人也可以随意的交流,路上迎面遇到别人也会微笑的打个招呼,而若在国内的话,大多数情况下别人都不会理解这种做法。有次去超市,我在调货架上的商品,把书包随手放到了购物筐里,身边有一位陌生的女士路过。可她却停下来,很认真严肃的告诉我一定要看好自己的物品,随身懈怠手提包,因为在人很多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小偷。那时真的是满满的感动,他们都是出于好意,为陌生人提供帮助。
我住的街道口上有户人家,每天去坐公交车的路上都会路过那里。主人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丈夫是非洲白人,妻子是马来西亚的华裔。这个和善的老爷爷总会在院子里晒太阳样,一看到我们路过就会打招呼,经常会停下来聊一聊今天过得怎样,生活是不是习惯。他鼓励我们和当地人多多交流,不要羞于说话,这样才能真正的融入到这个新的环境。由于他的妻子是华裔,对于中国文化总是有一种向往。快到中秋节的时候,我对于家乡的思念也是越来越浓。那天刚巧又遇到他们一家,说到了中秋节也无法和家人相聚。当即就受到他们的盛情邀请,叫我到他家去。有户邻居是新加坡移民来的,送了一盒月饼给同胞尝尝鲜。女主人热情的送我一块月饼,还给我看卫星接收到的中文电视频道。和他们聊天是件放松快乐的事情,看到这些善良慈祥的长辈们就会想起家中的亲人。原来不管在哪里,自己都被这个世界温柔的爱护着。
作为一名交换生,到澳大利亚学习一年。这是我生命中迄今为止最重大的事件,也会对我的未来影响深远。无疑这一年的时间里,会让我成长很多。青春的年岁,就是要出去多看看闯闯,多见识下世界,而不能困在早已熟悉的保护区里,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一切。非常感谢学院能给我这次机会,老师们的帮助和关心,让我见识到不一样的风景,接受不一样的知识的润泽。从准备时期到这半年的切身体验,无论从心智上还是承受力上我已经成长了很多。我相信这次珍贵的经历会让我体验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在那里我将会是一个独立的灵魂,为自己的未来奋力争取。我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不辜负学院及老师们的良苦用心,用认真和知识填满这弥足珍贵的时光,成长为一个更为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