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觉得到国外读书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当我踏上国航CA995飞往叶卡捷琳堡的飞机时,我知道我的梦实现了。
叶卡捷琳堡始建于1723年,以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在俄罗斯的西南部,算是比较大的城市,但不算繁华。气候比较湿润,同学说和这里的湿度和重庆差不多。我们到的时候正是9月份,一直阴雨连绵。冬天来的也很早,10月底就开始飘雪了。我们要交换到是学校叫做乌拉尔联邦大学,由以前的乌拉尔国立技术大学(упи)和乌拉尔高尔基大学(ургу)合并而来,是叶卡最大的学校。
不一样的学习
出国前我在填报专业申请的时候选择的是国际关系,所以到了叶卡我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大一同学一起上他们的专业课。之所以选择大学一年级是因为他们的课程设置的比较多,也比较有意思,同时许多课程都和语言有关联。起先上课时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总是在饿肚子,因为和国内的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太一样。这里基本没有我们所谓的午餐时间,因为一般来讲中午12点正好是上课的时间。我的同学如果有人饿了都是喝杯咖啡,吃块巧克力就解决了,而我却总觉得这样吃午饭的孩子好委屈。每天课程都是9点钟开始,下午2点半的时候会有个大课间休息,也可以那时候再补充下能量,下午结束的时间就不一定了,时早时晚。因为我可以自己选择科目,所以我选的都是偏上午的课程,在学校不会待到很晚,毕竟还要自己坐车回宿舍(我是五个交换生里唯一需要每天坐公车上学的,因为宿舍离ургу比较远),安全还是要保障的。
虽然是国际关系系,但是我们的课程却很丰富:俄语与语言文化,俄罗斯历史,东方历史,西方历史,专业入门,政治学,哲学,英语,数学,体育,另外还有一些选修课。这个大一的专业入门这堂课,主要是一门指导课。大概讲讲这个专业所要涉猎的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第二甚至第三外语(我很多同学都会好几门语言,但是学汉语的基本没有,学日语的倒是有一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大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如何做毕业论文。老师会让学生先选择自己的论文题目,然后根据论文内容分配好指导老师,学生课下自己去联系老师,获得进一步的指导。然后这门课的老师会讲解论文的格式和基本要求,过两周会要求学生提交参考文献。把这些都按照老师给的格式做好,很像我们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就可以成为自己这一年的“年级作业”了。这个工作是持续的,大学四年都有这个课程,然后是每一年都要交这个年级作业,逐步完善,到了最后一年也便是你的毕业论文了。据我所知,国内大学的毕业论文大部分都是从大四才开始做,比较匆忙,质量一般也不会很高,我们学院的这个课程的设置我觉得很有意义,值得我们国内院校参考。
为文科学生开设数学课是一个亮点,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可以开发人的逻辑思维,这个我想或许国内那些文理学科泾渭分明,甚至割裂的学校应该学习这一点。更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历史和哲学这两门课程都另有老师开有“讨论课”,所谓“讨论课”就是教师会根据所学内容提出一个主题或者论题让同学们在下次上课时进行课堂讨论,然后不时给出意见或指导,我们学院这种讨论课是隔周一次。我个人觉得这个课程设置的非常科学,因为学生若想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论点,又要用有力的论据加以论证是很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这样的课程会敦促学生课下去做充分的准备,去阅读相关的文献,去粗取精地提炼出自己需要的内容,这个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本身是很有益处的。另外,接下来课上的讨论环节,学生需要勇气和理智去提出自己的论点和去批驳对方的观点,这无疑锻炼了学生在公共场合演说的能力。最后,老师的任务看似减少了,其实不然,他对课堂上整个节奏的把控和适时地诱导会令学生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对历史或者政治的认识,同时本人也很可能受到学生观点的启发,开拓自己的思路。俄罗斯教师很令人钦佩的一点是,他们上课的时候基本没有讲义,只要站到讲台这个位置就可以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让人感觉他们的确满腹经纶,的确有真才实学。我想在国内能做到这一步的老师还是为数不多,但我在叶卡的老师个个如此,很具有专业素质。而且俄罗斯教师很多人都相当幽默,课堂上的氛围非常好,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在的课上学习时间,给人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当然也不是说国外的老师就没有缺点,但是我认为这些缺点和这个国家的国情很有关系。比如俄罗斯人很不守时,迟到是很平常的事,所以老师也不例外,但是我觉得这点国内的老师做的非常好,我没有听过一位老师让全班同学苦等30分钟还未到场的情况。还有叶卡的教室工资水平不算高,好多老师除了教学外都有第二职业,所以一个个都行色匆匆,以至于可以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就比较少,这点国内虽然有,但是并不如叶卡这般常见。我就被我的俄语老师放过N多次鸽子,总是约好了时间见面,到时候又被告知今天事情太多上不成课了。
在叶卡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每天的课程对我来说都很有益处,我的口语和听力都有所进步。语言真的是一个持续积累过程,一旦停下就会后退,但是只要坚持就会看到成效。
不一样的生活
衣
这个可以介绍的比较少,因为俄罗斯的轻工业都不是很发达,纺织类的东西好多都是靠进口,价格也比较贵,好多还是中国制造。所以我出去之后的5个月没有在俄罗斯买过衣服,穿的那些都是去之前在国内买的。虽然没有购买,但也逛过几次俄罗斯商场,印象最深的是颜色,颜色大都是偏深色系的,如果是亮色的话,又会比较跳跃,可能和当地的寒冷气候有关系吧。但是俄罗斯女人都很爱打扮,衣服看着都是很在意搭配的,也喜欢各种配饰。尤其都很爱化妆,这个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上了年纪的老奶奶也都很在意自己的妆容,即使六七十岁了还是涂着艳丽的唇膏和指甲油,我觉得这可能是她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是对人尊重的一种表现,也是对美的一种追求,我很欣赏这种态度。在意他人,也在意自己,生活的很精致。
食
说实话和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相比,俄餐实在算不上什么,但还是有着自己的特色。俄餐一般是先汤,后凉菜,后热菜,后甜点,这和西餐的程序是一样的。俄罗斯的汤和中国的汤并不一样,比较像中国的菜汤(就做菜出来的汤水),味道比较咸,还会放一点酸奶油。凉菜主要就是沙拉了,沙拉酱我倒还可以接受,比国内的好吃,就是不太喜欢奶酪。热菜呢一般是肉类的,煎猪排,炸鸡啊什么的,味道一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俄罗斯商店卖羊肉的那么少,我们想吃火锅用,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主食我比较喜欢这里的土豆泥、薄饼和匹萨,要是自己做的话一般是米饭和烙饼,馒头很难买到,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吃面包。俄罗斯的甜食特别多,很多蛋糕啊,饼干啊都特别甜,很爱这里的冰激凌,味道很棒。俄罗斯人一般都吃不了辣的,我们请外国朋友来吃饭,辣一点的,他们都不是很喜欢,但是都对用筷子吃中餐很有兴趣。
住
对方学校很重视和北航的合作,把我们几个都安排在了条件比较好的15号公寓型的宿舍。9层是顶层,是对外出租的,并不便宜。我们住在5层,3个女孩一个屋,都是单人床,室内配有衣柜,写字台和小床柜,面积也比较大。另外还有独立的浴室和卫生间,一个公共厨房。这里的构造是一个大套间里有三个小间,除了我们这一间我们对面还有两个屋,都是哈萨克斯坦或者乌兹别克斯坦的。这里和国内不同的是,有的小间里还分有两个卧室,然后还有男女混住的情况,这就稍微有些不太方便了,因为他们要共用卫生间和浴室。这么看来我们是比较幸运的。而且这里的住宿费特别便宜,我们每人交纳了半年的住宿费,才300卢布,按现在的利率算的话才合60块人民币,这里面还包含了水费,电费。而且基本24小时有热水,上网去申请了学校的网号后也是免费的,虽然速度慢一些,但已经太超乎想象了。而且这栋楼里也有中国的留学生还有来自哈工大的交换生,当时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帮助,真心地感激那些热心的人。
行
叶卡的交通很有意思,可以选择各种交通工具出行,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公交车(公交车不如北京公交车这般齐整,基本有大、中、小三种,只有大的可以使用公交卡,中型的配有售票员,小型的就只有司机一人了,既要开车又要收钱,忙的不亦乐乎),地铁等。但是想要乘坐出租车的话就要网上或者打电话给出租车公司了,告知对方你的位置和目的地,她会说明要付的车费,如果你同意的话,对方会以短信的形式告知司机的车牌号,接下来你只要等在原地就好了。叶卡的出租车也是什么样的都有,看着很像咱们的“黑车”,而且普遍出租车师傅都不是很厚道,用各种名目收费(我们碰到过的就有:等待时间久了,行李多了,实际要去的地方比电话里预先说明的地方远啦等等),以提高自己的收入。所以个人感觉还是国内的计时和里程收费更公平些。俄罗斯的火车基本都是卧铺式的,比较特别的是它的价格一直在变动,每天都不一样,而且有的相差悬殊,所以提前选好出行的日期很重要。火车的速度比较慢,我们从叶卡到彼得堡用了37个小时,但是非常的准时。
在叶卡的日子虽然短暂,但是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成了我人生里宝贵的财富。感谢学校的这个项目,也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们的人们,谢谢你们。